网站首页 > 研究成果 > 成果列表 > 正文

本所专兼职研究人员发表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
来源:本站         发布日期:2012-03-12    已有 人浏览
(一)著作(9部)
1.刘志山:《移民文化与市场伦理》,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版;
2.刘志山:《移民社区思想道德教育》,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;
3.章必功:《移民文化新论》,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;
4.刘志山:《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》,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;
5.钱超英:《“诗人”之“死”: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中的身分焦虑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;
6.钱超英:《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资料选》,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版;
7.钱超英:《流散文学:本土与海外》,海天出版社2007版;
8.李凤亮:《彼岸的现代性——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;
9.徐海波: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》,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。

(二)论文(61篇)
1.刘志山:《移民文化与深圳精神》,《特区理论与实践》2002年第5期;
2.刘志山:《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在深圳特区的现代转化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5期;
3.刘志山:《特区移民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5期;
4.刘志山:《儒家道德文化在深圳特区的现代化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6期;
5.刘志山:《人的现代化:深圳现代化的人学维度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3期;
6.刘志山:《深圳特区市场经济伦理的原则和特点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6期;
7.王晓华:《深圳新移民合法身份与心理归属感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2期;
8.王晓华:《影响深圳移民“主人心态”形成的因素分析》,《特区理论与实践》2001年第1期;
9.王晓华:《大众传播在移民文化融合中的作用》,《新闻记者》2001年第9期;
10.王晓华:《深圳人口特征与现代社会诚信准则的冲突及调适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4期;
11.王晓华:《报纸接受对深圳移民城市归属认知的影响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05年第3期;
12.刘国红:《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2期;
13.刘国红:《深圳移民文化:一个新文化的样本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5期;
14.刘国红:《深圳移民文化:新市民文化的雏形》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2005年第3期;
15.刘国红:《深圳移民文化30年》,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2010年第2期;
16.吴俊忠:《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圳文化变迁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2期;
17.吴俊忠:《深圳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方向》,《特区理论与实践》2001年第9期;
18.吴俊忠:《提升深圳城市文化品位的思考与对策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1期;
19.吴俊忠:《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创新功能的生成与发展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4期;
20.吴俊忠:《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1期;
21.吴俊忠:《“大运”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12第1期;
22.李凤亮:《边缘文化的的生机与魅力》,《粤海风》2000年5-6月号;
23.李凤亮:《遗忘的悖论——从“昆德拉现象”看移民作家文化身份的变迁》,收入《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——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》,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;
24.李凤亮:《打工文学: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》,《羊城晚报》2005年7月30日;
25.李凤亮:《现代汉诗的海外经验》,《文艺研究》2007年第10期;
26.李凤亮: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:历史与现状》,《南方文坛》2008年第5期;
27.李凤亮:《“跨国华语电影”研究的新视野》,《电影艺术》2008年第5期,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08年第11期;
28.李凤亮: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研究的学科意识》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2008年第6期;
29.李凤亮:《新客家文学:情境•悖论•策略——也谈外来作家如何融入本地写作》,《广州文艺家》2009年第1期;
30.李凤亮:《城市视野中的移民写作——以部分广州作家为例》,收入胡惠林、陈昕、王方华主编《中国都市文化研究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;
31.钱超英:《自我、他者与身份焦虑——论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及其文化意义》,《暨南学报》2000年第4期;
32.钱超英:《广义移民与文化离散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1期;
33.钱超英:《澳大利亚:移民、多元文化与身份困惑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2期;
35.钱超英:《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——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》,《中国比较文学》2006年第2期;
37.钱超英:《身份与宿命:作为小说的哲学隐喻——澳华女作家抗凝(林达)作品印象谈片》,《华文文学》2005年第4期;
38.钱超英:《一个时代的隐喻:1988-1998年间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中的身份焦虑》,《华文文学》2001年第4期;
39.钱超英:《 澳大利亚:英语世界中的新华人文学:一个概略的考察》,《华文文学》2001年第1期;
40.钱超英:《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2期;
41.田启波:《论移民文化及其特征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1 期;
42.田启波:《略论移民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》,《探求》2004年第1期;
43.倪鹤琴: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深圳的文化选择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4期;
44.倪鹤琴:《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文化建构》,《特区理论与实践》2001年第12期;
45.于晓峰:《特区文化精神的艺术透视》,《长沙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3期;
46.于晓峰:《深圳文化精神略论》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07年第1期;
47.刘琨:《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》,《特区经济》2009年第1 期;
48.刘琨:《深圳音乐文化产业研究》,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2009年第1期;
49.马云驰:《形成、发展、变化中的深圳文化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 2000年第5期;
50.马云驰:《信用深圳建设:成因分析与路径选择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6期;
51.章必功:《移民文化: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论题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4期;
52.胡鹏:《文化发展理念与城市发展战略的综合体现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5期;
53.袁俊:《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模式的构造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2期;
54.李明伟:《深圳传媒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链的构建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5期;
55.沈金浩:《深圳文化软实力提升方法献芹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1期;
56.王志球:《深圳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》,《商业时代》2008年第8期;
57.曾贵:《深圳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和对策》,《广东经济》2010年第8期;
58.傅腾霄:《移民文化与文化创新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5 期;
59.韩秀兰:《深圳青年的价值观透视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6期;
60.陈文:《启蒙叙事下美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》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4期;
61.关志钢:《“入世”挑战下的深圳文化产业发展》,《特区理论与实践》2001年第5期。
作者:Admin